初秋的花蓮海岸依稀還能抓住盛夏的尾巴!
初秋的陽光在這美麗台灣的東海岸可說是一點也不遜色。七星潭位於花蓮新城鄉東北角的海濱、花蓮機場附近,延綿的海岸線、海水波浪拍打著岸邊碎石,一眼望去天空和海連成一片互相呼應。星月型的海灣佐著潔淨的海水和蔚藍的天空,除了可以漫步也能做再石堆上曬曬太陽吹吹海風,看著海浪拍打著海岸發呆數時都很過癮。
花蓮七星潭海域雖然缺少天然的灣澳,但因有黑潮經過,再加上天然無污染的生態環境,使得各類魚種匯集於此,因此成為漁獲最豐富的漁場。七星潭定置魚網的設置最早於昭和七年(西元1932),「東部台灣岸內」曾記載米崙灣(今日七星潭)一帶作業情形。定置魚網是一種長期將魚網固定在特定的沿岸海域,利用潮汐漲落方向與魚群不會後退的特性,將魚網佈置成開敞的三角形,並將漏斗狀的網袋放置其中,因入口處窄小迴游路徑被遮斷,一旦進入就很難逃出,這種於沿岸架設的陷阱式漁業,使魚貨上岸後仍是形態完好、鮮美,對漁民也是一種安全的作業模式,這樣的七星潭特色,更成為遊客出海觀賞的良好教材。
除了可以坐在海邊吹吹海風、到附近漁港看看漁船進港的熱鬧盛況,買些漁獲請店家代客料理也是不錯。沿著193縣道由最北邊的太魯閣經東海岸再到南邊的花東縱谷,皆可看到花蓮縣政府對縣民規劃出完整的行人步道、南北濱公園、賞鯨碼頭、賞星廣場。七星柴魚博物館除了販賣一些當地特色名產之外,導覽人員會解說著漁民在地捕魚的生活,如何把大宗鯖科魚為材料,不添加任何人工化學以最天然的方式製作成柴魚。製作的過程除了要切割、清洗、上架、烹煮、冷卻、兩次不同時間和溫度的煙燻烘培,聽說一噸的漁獲僅能製作出17%~18%的柴魚乾成品,由於大環境的改變也導致柴魚工場沒落而走入歷史。
也因為下午的一陣大雨使得有機會停留在此多一些時間,才能夠更深入了解當地生活風味,雖然這次沒辦法看到每天星斗感覺有些可惜,但七星潭的美已經成為我的心風景,直到回到台北我還會依稀聽見那海水沖刷海岸邊捲動小石子的聲音。
[延伸閱讀]
七星柴魚博物館
[更多照片]
初秋小旅-最美的太平洋西海岸